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这是近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促进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组在许昌陈曹乡的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看到的景象。

许昌陈曹乡的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小麦


(相关资料图)

高标准农田让“靠天吃饭”变成“旱涝保收”

“高标准农田好处可多了。”陈曹乡的种粮大户万子荣对比今昔,打开了话匣子,“先说路,最早田间是1米多宽的土路,一过车就尘土飞扬,赶上下雨天,三轮车都走不动。现在修的水泥路又宽又平,农机进来了,集中连片耕种,成本降了一大截。”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过去是‘浇地’,现在是‘浇庄稼’。”万子荣说,地里装上了固定式、绞盘式、地埋式等喷灌设施,从粗放式的“大水漫灌”到精准“喷灌”,省事又省心。

“科技,让传统农业抖掉了‘土味儿’。”万子荣说,在陈曹乡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采用了“统一选用良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收获”的“六统一”精细化种植模式,还用上了远程控制、自动测墒等新技术,让过去“靠天吃饭”的内涝盐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站长刘国庆介绍小麦长势

种粮大户的种粮信心更足了

同样的情形也在漯河郾城区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里发生着。

漯河郾城区西大坡16.2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里旱能浇、涝能排,田地墒情、土壤温度等信息在农作物区域站的大屏上一目了然,啥时候施肥、打药、浇水,种粮大户赵哲峰心里门儿清。

田地管理用的是艾瑞德500米大型平移式喷灌机、人工增雨炮、小气候信息采集器、孢子捕捉仪等机械。赵哲峰说:“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齐上阵’,丰收越来越有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赵哲峰表示,这让他种粮食的信心更足了,这个职业农民他还要干下去。

麦田边竖立的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布局图

科技让“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转变

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硬件”基础,科技创新则为粮食丰收集聚了“软实力”。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过去防治病虫害,一个人一天最多能给10亩地打药,现在一架无人植保机一天能给700亩地打药,而且喷洒精准、操控便利、节药效果明显。”许昌建安区旺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采红说,合作社提供喷灌、植保、收割、粮食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提高了效率,解放了劳动力,让种田变得轻轻松松。

打开“测土配方施肥微信服务平台”,万子荣通过手机定位,很快查到了自家田地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科学施肥建议。在今春小麦拔节孕穗期,他根据“增磷、补钾、控氮”的施肥建议,着重上了磷肥、钾肥,氮肥的施用量比往常减少了11%。

“给庄稼要配‘营养餐’。”建安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保明介绍,他们依据土壤供肥性能等,提出了农作物种植及科学施肥建议,使建安区大田作物亩均增收80~150元,提前实现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17个智能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基地、3座国家级自动气象站、35个气象信息服务站……漯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以上,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至2021年,漯河粮食单产稳定在450公斤以上,连年位居全省前三。

2025年,河南力争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资料图)

河南要逐渐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今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提“建设农业强国”。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也强调,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建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改造提升280万亩。力争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400亿斤以上。

“建成后每亩可多打220斤粮食、多增330元,1500万亩可多打33亿斤粮食、多增49.5亿元。”在去年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省长王凯说。今年1月,他在河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告:力争到2025年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产能达到1400亿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南想要实现粮食产量从超1350亿斤到粮食产能1400亿斤的跃升,挖掘潜力的重点就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从河南实际看,粮食生产在科技支撑、生产管理、设施装备等方面仍存短板,实施新一轮投入标准更高、建设标准更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就是要破解自然资源刚性约束、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科技装备水平不高等制约粮食生产的瓶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长伟表示。

相关推荐

·乡村振兴看河南丨小小麦秸画 画出乡村幸福路

·乡村振兴看河南丨中原食品实验室里有什么?一起去看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