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只有创新链上各个环节、要素高效协作,创新生态繁荣发展,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全面突破。”
□本报评论员 于晴
打开小红书,搜索东莞最值得打卡的地方,许多人推荐了东莞八景之首——松山烟雨。湖光山色,孕育出的不仅是城市美景,还有更耀眼的创新名片——松山湖科学城。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高科技、新产业珠联璧合,“科技共山水一色”是松山湖科学城的鲜明标识。
向南而行第二天,从广州到东莞,走进研究院、考察科研项目,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开启的是一次创新之旅。打开卫星云图,松山湖科学城如今已建立起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国家大科学装置、一流平台,多所高等院校、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创新创业社区等一大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中试和产业化的平台基地。可以说,从决定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到助力成果转化的孵化机构,松山湖科学城构建起了全链条、全过程的创新生态。
松山湖科学城缘起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是吸引人才的一块“磁石”,在它的带动下,各类创新要素不断涌入,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大展拳脚,常年有超过50位院士专家和2000多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在此开展科学研究。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15.2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9000家……
东莞,从曾经的“世界工厂”,到今天的大湾区“科创高地”,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开办了多少大企业,增加了多少GDP,更在于创造了多少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找到了多少超越自我带动全局的发展路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照先进,差距就是发展的机遇所在、空间所在。观松山湖科学城的发展历程,我们依稀可以窥见一座城创新创业的秘诀。今天的科技创新,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创新生态的较量。只有创新链上各个环节、要素高效协作,创新生态繁荣发展,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全面突破。
将目光投回中原大地。在郑州,这里同样有一片创新的湖水——北龙湖,岸旁也坐落着城市的创新地标——中原科技城。这里是一块创新与人才双隆起的高地,也是一部超出物理空间概念的大科学装置,更是一座加速领跑带动未来发展的新城。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打造郑大和河大双航母,多家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以及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成运行……河南同样抢抓科技创新的关键要害,将研发投入、科技载体、创新主体、成果转化等创新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统筹考虑,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感受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阵阵创新之风,带回先进经验,培育创新沃土,更多“科创种子”将在中原大地破土而出、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