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自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网站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宝欣 李贝贝 佛山报道


【资料图】

香港房屋供应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据了解,香港特区政府目前为解决市民居住的问题,在加快推进公共房屋建设的同时,增加过渡房屋供应,以提供市民临时性住所。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在《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房屋政策》中指出,为进一步促进建屋“提速、提效、提量、提质”,会引入先进建筑技术及新采购模式提速建屋,当中包括兴建公营房屋时必须采用“装配式设计”(DfMA)及“组装合成”(MiC)建筑法。

4月25日,广东睿住住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住住工”)的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等媒体指出,“香港原有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我们有两家工厂正在香港屋宇署进行IPA备案,其中一个工厂今年年底可以获得屋宇署批准。”

可见,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香港公屋兴建采取装配式建筑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2年10月首份施政报告中指出,兴建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让公屋轮候人士入住,增加公屋供应使整体轮候时间由现在平均6年大幅缩短至4.5年。

而对于正在轮候公屋的群体,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指出,兴建过渡性房屋给有需要的市民入住,为正轮候上公屋及居住在不适宜居所的家庭,提供一个歇脚站。据了解,过渡性房屋计划是专为现正居于劏房、天台屋或其他环境恶劣居所的公屋轮候人士和其他有迫切住房需要人士而设,用以解决他们的居住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香港有约70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已投入服务,预计未来两年还有约1.4万个单位相继落成启用。同时,为提升建造公屋的速度,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也曾表示会引入先进建筑技术及新采购模式提速建屋。

其实,像香港将军澳过渡性房屋项目,主要采用装配式建筑工艺。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由大湾区装配式建筑企业睿住住工中标。

据了解,睿住住工是美的置业旗下的装配式建筑公司。美的置业曾于2022年的年报中明确指出,睿住住工“大湾区战略中心”两大生产基地经过香港品质保证局的审核,顺利通过香港体系认证,取得“混凝土生产和供应质量规范”(QSPSC)证书,标志着睿住住工的预制构件和模块化建筑(MiC)产品取得了正式向香港市场供应的资质。

MiC集成空间产品,是目前预制率、工业化最高的建筑形式,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让建筑行业从手工时代进入工业制造时代。

目前,睿住建筑建科的MiC箱体连接技术和制作工艺,已经具备4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建造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永久性建筑,覆盖商品住宅、安置房、公寓、酒店、学校、医院等多种建筑场景。睿住住工是珠海市睿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住建筑科技”)的子公司。

睿住建筑科技MiC首席专家,具有近30年新加坡装配式建筑行业经验的熊士骁向记者指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就是让每一栋建筑拆解为一个个“盒子箱体”,从主体结构、外围护、设备与管线到内部装修,超过90%的施工作业,均在工厂完成,运输至工地现场直接吊装。这种建造方式就像生产汽车一样,每个MiC的“盒子箱体”相当于“汽车零部件”,通过智能化生产、精细化拼装,完成整栋建筑的建设,完全颠覆了传统现浇模式,减少了超90%的现场施工工序,大大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MiC主体结构完工后,移交到工厂内的装修产线,通过装配式装修全干法施工、流程化拼接组装的方式,大大缩短工期、提升工艺和装修品质。”睿住建筑科技装配式研究院院长刘科向记者表示。

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睿住建筑科技总经理林东娜4月25日告诉记者,在港澳地区承接MiC业务,技术含量和利润会比较高。未来公司将重点布局港澳地区,相关业务占比将达到5成。

此外,睿住建筑科技的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目前主要是参与香港过渡性房屋的项目。珠海横琴正在建设澳门新街坊项目,我们也在跟当地政府和澳门进行对接。已经设立了横琴战略中心,未来专门拓展港澳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是粤澳两地携手合作,首个为澳门居民建设的融合优质居住空间、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的综合民生工程。据了解,“澳门新街坊”项目采用高效环保预制组件技术,其中住宅单位的凸窗、楼梯、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ALC)间墙,均采用环保预制件方式兴建。

不仅仅港澳地区的公屋项目或综合民生工程采用装配式建筑工艺,住建部近几年也大力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住建部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

此外,各地也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发展,如惠州。2023年1月5日,广东惠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关于实施我市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商品住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优惠政策的通知》,并提出,对于绿色二级建筑或被认定为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贷款额度在可贷额度的基础上上浮20%,但不能超过公积金最高限额。

克而瑞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丹指出,我国装配式技术加速发展并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普及率大幅上升,其核心驱动因素来自人口方面,人口红利的减退,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行业转型升级等。

“传统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工人依赖度高,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倒逼行业转型升级,更节约人力成本的装配式建筑优势得以显现。装配式建筑模式将一部分原先在现场施工的劳动力部分转移到了预制构件加工厂,高度集成的产业化优势弥补了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潜在成本提升。”李丹说道。

同时,李丹也指出,2016年全年,我国装配式新开工面积达1.14亿平米,占全年总新建建筑面积的4.9%。2016—2020年间,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迅速增长,装配式新开工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3%。未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将持续快速发展,趋于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模式,助力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