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华灯初上,在平顶山高新区神马大道东部北侧250多亩的高新火炬园前方,一块崭新的牌子“平顶山智慧岛”尤为引人注目。
“拎包入驻”“喝着咖啡把合作谈成”“一个电话找到急需技术”,在智慧岛是常态。
(资料图)
“智慧岛”不是一个岛,它是一个标准化双创中心;但它也像一个“岛”,因为它有着“自我循环运作”的完整生态,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是智慧岛的“智慧”所在。
自2018年平顶山高新区全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以来,高新火炬园从产业与创新的“一穷二白”,实现了创新创业的“华丽蜕变”,在仅有的11.2万平方米孵化空间里,园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机构33家,园区已授权知识产权达75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四上单位共计28个,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家;运营的四年间,高新火炬园成功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服务平台。
高新区在接到建设平顶山智慧岛任务时,离挂牌验收仅剩一个半月时间,面对压力,高新区管委会立即成立了智慧岛建设工作推进专班及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健全智慧岛日报告、周调度、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区内各部门主动配合,上下协调联动,先后启动了运营机构招标、智慧岛规划方案设计和智慧岛建设等工作。同时,为克服疫情影响,高新区组织了50多名工人进行现场施工,为他们提供住宿、餐饮,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智慧岛建设任务。
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平台支撑、人才引进、环境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平顶山智慧岛的功能和作用在一个个词汇的描摹下逐渐立体。
平顶山智慧岛以高新区为主承载,瞄准省智慧岛标准“三空间二平台一示范”功能定位,聚焦尼龙新材料和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创新需求,形成“一核两带三组团”空间布局——
“一核”为核心区,以高新火炬园为中枢,联动皇台产业园区、电气装备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2700亩,布局建设智慧岛运营服务中心、技术交易中心,主要在全市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科技产业催化等功能集合的科创综合体,为全市初创企业、科创团队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和全流程创新支持;
“两带”为拓展区,分为北部能力提升带和南部创新培育带,通过围绕龙头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研发平台和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等双创载体,构建“研发—设计—中试—孵化—产业化”创新链条;
“三组团”为辐射区,通过布局建设科技研发组团、商务配套组团和产业孵化组团,将智慧岛打造成为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高技术产业培育及总部经济于一体的智慧创新综合体。
从一张蓝图到一片热土,对于智慧岛的发展目标,智慧岛项目建设的负责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杨宏介绍,通过全面推进智慧岛建设,计划到2023年底,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功能区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创新资源协同能力,实现智慧岛区域生活、商务配套服务设施完备,形成吸引集聚科创团队、孵化育成企业的强磁场,打造双创基础支撑力强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到2025年底,智慧岛双创示范效应全面形成,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建成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双创示范区,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富有平顶山特色的科创品牌。
“高新区将按照省市工作要求,以智慧岛建设为契机,加速中国尼龙城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与智慧岛项目衔接联动,构建一批全要素生产生活空间,通过高端要素资源的不断集聚、创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新兴产业的不断升级,力争将平顶山智慧岛打造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市在‘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上再添新动力。”平顶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二级调研员唐巍巍表示。(平顶山高新区管委会 凌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