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军
根据监管部门要求,8月开始,各家保险公司新产品定价利率将普遍下调,其中普通型、分红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3%、2.5%,万能险最高保证利率不能高于2%。
伴随3.5%预定利率保险产品的停售,投资者可接触到的理财产品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保险产品、公募基金等众多理财方式,既有收益又安全的产品选择逐渐减少。展望后市,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
(相关资料图)
“停售风”刺激购买力
“我关注理财保险很久了,手里有分红保险和增额终身寿险两款。”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保险经理几次给我发高利率保险产品即将下架的消息,让我选择产品,赶上预定利率3.5%的末班车。”
早在今年4月底,“监管进行窗口指导,保险新开发产品定价利率或从3.5%降至3.0%”的消息,就已发出降息“信号”。记者查询官网了解到,复星保德信、中英人寿、中邮人寿等人身险公司旗下多款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已经下架。
“根据监管要求,8月1日起,除了一年期利率的保险产品不变,其他产品都会进行调整。”根据一名资深保险代理人的说法,近期还有几款在售的利率在3.5%左右的高利率保险产品,不过也快下架了。
这股“停售风”确实为保险经纪人们带来了不少新消费者。谈及近段时间的主力客户类型,一位资深保险代理人张经理对记者表示,“新客户人数要多于老客户”。记者在其朋友圈中晒出的匿名保单上看到,成交金额不等的增额终身寿险,成为最近销售最为火爆的理财保险之一。
理财保险兼具双重功能
什么是理财保险呢?
顾名思义,其主打理财兼顾身价保障,有着双重功能。增额终身寿险、养老年金、万能账户年金保险、分红保险都是理财保险产品。
近年来,为何理财保险受到市场青睐?
“同行的其他产品都在跌,但理财保险相对坚挺。”某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因“破净”而亏损到本金,今年银行存款又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因此,预定利率3.5%以上的理财保险开始走俏起来。
据了解,目前预定利率3.5%的产品,两年前预定利率还超过了4%。针对固定收益类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这些收益如何兑现,在保险合同中写得清清楚楚。
记者注意到,理财保险并非完美无缺。首先理财保险的投资期较长;其次,除了增额终身寿险可以通过减保方式实现灵活性,大多理财保险的流动性不强,如果消费者对于资金的灵活性有要求,那么理财保险产品通常难以满足;此外,理财保险的保障能力相对其他专业险种来说,局限性较强,大多只有身故或全残保障,保额也相对较低。
切勿跟风购买保险产品
下架3.5%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早有迹可循。
今年3月,原银保监会组织保险行业协会和20余家保险公司召开座谈会,调研人身险公司负债情况。4月监管部门陆续召集险企开会并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险企调整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控制利差损,定价利率3.5%的产品将不再批复。自此,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陆续下架。
一个个高利率产品的退出,宣告一个时代的落幕。那么,消费者是否要搭上这趟末班车呢?
多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购买保险产品要多方考虑,不能为买而买。投资收益率的低高,固然是考量理财的重要因素,但是还要与消费者自身的购买能力、承受风险能力、险种适配度、家庭理财计划等相匹配。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产品切换后,产品销售将回归常态化。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中,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配置需求更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人身险公司正在积极开发新产品。
结合需求合理投资
新市场环境下,不少投资者开始焦虑,投资之路该如何走?
某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预定利率3%以上的保险产品将全面下架,受影响最大的是依赖存款收益的投资群体。
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替代产品一是债券类,因债券价格与存款利率呈反向关系,存款利率下行时,债券市场往往表现较好,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可以选择国债、地方政府债、公司债等品种债券投资。
二是通过保险类产品“锁定”长期回报,可以选年金险产品。
再者,基金定投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定期定额投入分散市场波动风险,并在长期持有中享受平均成本效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金非存款,投资需谨慎。
也有业内人士针对不同投资需求,给出了投资方向。如果追求低波动以及高于存款的收益,可以投资固收类银行理财;流动性需求更高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货币基金或者现金理财,此类产品收益率虽有波动,但是风险相对较小,年化收益率大概率可以超过2%;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更高,希望以较大的风险博取更高收益,则可以投资权益类基金,这类基金波动较大,适合定投和中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