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毕业程序员返乡卖猕猴桃、舟山小伙回家继承了一片海……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在年轻的创业者之间成为流行的新潮词汇,“新农人”们把目光投向冒着泥土热气的田间地头,替村里的父老乡亲讲述特色农产品背后的中国乡村故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品牌走出深山,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乡村经济不断发展。
湖北黄冈:律师回乡卖农货
(相关资料图)
深夜两点,位于大别山深处的燕窝湾村陷入寂静。空旷的原野上偶然传来几声鸟叫,地里的作物安静地吐纳着二氧化碳和氧气,自然生长,等待成熟。
村庄北边的燕儿谷电商助农直播基地还灯火通明。一场直播刚刚结束,在补光灯最中央,穿着西服,查看手机消息的男人叫徐志新,秭归脐橙、恩施糍粑、罗田板栗,这天他卖出了80多款生鲜农产品。
当地的村民亲切地叫他谷哥,除了是村里的明星主播,他还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燕窝湾村第一书记。本地的村民经常背着箩筐、挑着扁担,来直播间找他帮忙带货。
徐志新曾经是一名法律从业者。20多年前,他离开大别山老家,先后在深圳、北京做律师,在知名高校法学院任兼职教授。
2011年,在黄冈市委“一派两聘”的政策鼓励下,徐志新回到大别山,建设了湖北省第一个村企联建的市场主体——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主打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周边六个村共同参与项目开发,村民们以各种形式入股、就业。
“做直播带货,最重要的是信任。”有了一年多直播经验的徐志新总结说,第一场直播,他只卖出了3000块钱。现在,他和村民们、观众们越来越熟悉,最多能在一场直播卖出50万元的农产品,购物车里的商品品类,也从最开始的7种,增加到了现在的100多种。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提高农货电商的品质。2020年,燕窝湾村成为湖北省快递进村的第一个合作点,开通从大别山到武汉的首条冷链物流专线。2022年4月,湖北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大别山深处多个县市不通高铁的历史。
夜深了,十几个村民卖完了货却没有离开,陪着徐志新一起打理屋子。他们知道,只要直播还在继续,前行的脚步就不会停。
贵州铜仁:归乡小伙和农村奶奶的创业故事
宽油旺火、洋荷炒腊肉、酸汤鱼…一盘盘家常美味烹炒而出,72岁的张奶奶在村里洗菜、生火、做饭,烟火缭绕中的布衣蔬食映射着每个人记忆里奶奶姥姥的模样。
这是33岁回黔创业的小伙丁浪和家乡德江县72岁的张金秀奶奶共同创立的短视频账号@黔东农仓。
一台微单、一个补光灯,丁浪拍出了贵州乡村的袅袅炊烟、瓦房古井,“想为大家呈现留在记忆中的农村温馨的样子。”300多条短视频里,网友们留言道,想到了自己的奶奶、喜欢这样有烟火气的生活……还有一个粉丝给他们发私信,说张奶奶做饭的样子让她想起已经去世的姥姥,能不能让张奶奶做个回锅肉?那是姥姥在时,她最喜欢吃的菜。
2019年10月,当地紫薯滞销,为了推销德江紫薯,丁浪和张金秀奶奶一起,拍摄了多条用紫薯做饭的视频,在直播平台达到1000多万播放量,帮农户卖了5000多单、2万多公斤紫薯。
现在,他们的账号每天会收到很多订单,好的时候,一天有1000多单。“比起其他带货主播,我们还在初期阶段,但是刚开始做就有这样的变现能力,已经很好了。”丁浪说,他不着急,会稳扎稳打做好品牌与品控,逐步开始直播带货。
开始创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丁浪没有找到被需要感,但当粉丝专程来焕河村看风景、村子成了打卡地等等变化发生时,丁浪认定这是一次好的蜕变,“我们会一直拍下去,把大家记忆里温馨的农村生活记录呈现出来,把我们的美味山货让更多人吃到。”
吉林延边:化幽默为食欲
东北方言中,“划拉”的意思是看见吃的、喝的,就往兜里揣。吉林延边有个“划拉哥”方强常去妹妹家“划拉”东西,“一个星期得来扫荡两次,逮啥拿啥,他家啥都缺,俺家的东西啥都没有了,统统拿走帮我报警吧。”兄妹俩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如今,已有300万粉丝守着看他们的“家长里短”。
“记录的是简单的事情,令人羡慕回味的是家人之间满满的爱”“最接地气儿的亲情,最亲的人该有的样子”,网友们被兄妹俩之间不分你我、互相信赖和支持的亲情感动。
火了之后,当过兵、做过国际木材的生意方强寻思着为家乡做点什么。他是土生土长的吉林延边汪清县人,汪清县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森林覆盖率81.4%,有红松、红皮云杉、水曲柳等珍贵稀有树种。
方强拍摄家乡的美食和风景,尝试网络带货,第一次直播时,两个小时一共卖出了三万多单玉米。渐渐地,当地的延边大米、辣白菜、木耳、辣椒酱都打开了销路。
“我想把我们家乡不管是美食还是美景,都对全国的粉丝宣传一下,让大家更多了解我们延边,了解我们这边的风土人情。”方强希望,能通过带货的方式,让当地老百姓的庄稼卖得更好,更多的人有工作。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入驻直播平台电商的吉林商家数量呈倍数增长。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近万名吉林电商达人将辣白菜、菌菇等特色农货卖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