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福建泉州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工业园里,货车排起了长队,晋江嘉利实业有限公司的一批出口货物就在其中。“我们物流工作专班已经通过省工信厅跨市协调了厦门港,能够抓紧出发。”接到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林永红的电话,公司总经理陈艺娟舒了口气。

100多公里全程高效运输,两个多小时后,车队抵达灯火通明的厦门港。清点、验放、装货,叉车随即接驳。赶在凌晨前,近百个货柜顺利运上了11月最后一趟出口货轮。

“公司主营高端儿童玩具出口,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物流好比企业命脉,一刻也不敢耽误。”陈艺娟说,“眼下正值销售旺季,专班服务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林永红说,“晋江是福建的民营经济大市,对处在服务企业一线的职能部门来说,我们要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

一企一策解难题

初冬的晋江,凉风微雨。晋江市工信局中小企业科干部蔡鹏程来到五里工业园。他是晋江市物流工作专班成员,已连续三天来到这里,今天走访的主题是园区物流。

“这批货还是发往厦门港吧,时间紧不紧?需要的话,我们随时帮助联络。”在晋江嘉利实业有限公司货仓,蔡鹏程站在货车旁问道。

“完全来得及,这次就不麻烦了。”陈艺娟回答。

蔡鹏程介绍,晋江市物流工作专班抽调工信、交通等部门工作人员,靠前为企业服务。“就拿跨区陆运来说,受理企业办理通行证等问题的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专班还通过‘甩挂接驳、分段运输’等,想方设法保障货运顺畅。”

陈艺娟曾为跨市物流犯过难,而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则为企业增资发过愁。

华宇铮蓥集团织造车间里,一排排经编机高速运转,雪白纱线转眼间变成布匹运出。远处一块刚刚腾出的空地上,数百台新购经编机正陆续进场。

“我们投资1亿多元扩大产能。”苏成喻说,“能够逆周期增资扩产,离不开市工信局送来的‘及时雨’。”

“请各位企业主及时申报本次贷款,我们将组织专班连夜审批。”1个多月前的微信聊天记录,还留在苏成喻手机里,发信人是林永红。正是这次提醒,让华宇铮蓥集团顺利申请到3000万元鞋服产业专项贷款,利率比平常低了一半。

资金周转问题,企业反映较为集中。今年10月,福建省出台纺织鞋服产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政策,利率有优惠。林永红一面组织专人加班审批,一面当起了政策宣讲员,接电话、发微信,忙了几乎一晚上。这次全省专项贷款总额50亿元,晋江企业共获批14.38亿元。

“千名干部进千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是晋江今年开展的帮扶企业专项行动,涉及工业企业的诉求都汇总到市工信局。目前已收集600多个问题,答复率达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林永红表示,“为企业排忧解难,我们责无旁贷。下一阶段还要开展回访,确保纾困帮扶见成效。”

数字赋能加速跑

记者随晋江市工信局信息产业科科长陈振华来到晋江永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容纳数百台机器的偌大厂房内,鲜见工人身影。

行至成品检验区域,只见一台正在运转的检验机上加装了5个摄像头,同样无人操作。“这是新上的验布设备。以前检验靠人眼、凭经验,现在则用人工智能替代。”持续跟踪企业数字化改造,陈振华算是“半个专家”。

这些年,晋江制造业“数智转型”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占比大、中小企业数量多,转型之路并不轻松。

两年多前,陈振华前来商谈数字化改造时,永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金钻颇有顾虑,“数字化改造成本多高、风险多大、能有多少效益?我们心里没底。”

“迈大步有顾虑,那就小步先行,边投入边回本。再说,综合效益能够提升16%以上,还怕回本慢?”陈振华的释疑,让林金钻下了决心。

如今,林金钻尝到了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的甜头。“改造前,1名工人大约看管15台机器,现在可以看管70台,每台设备数据都能实时反映。”林金钻说,“公司还累计获得了70万元数字化转型奖补。”

得益于数字化贯通生产全流程,永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织机增加至近900台,年总营收也从改造前的1亿多元提高到4亿元。“前一阵子,有家高端鞋服品牌企业负责人来我们公司,看完生产线后,很快敲定合作。”林金钻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永固纺织尝到了甜头,不少同行纷纷来取经。”陈振华说,“一个标杆立起来,就能带动一批企业跟进。”

树立标杆企业示范带动、出台政策真金白银奖补……晋江市工信局打出组合拳,着力解决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

“越是传统行业,数字化改造越难。”最近,陈振华又将目光瞄向了陶瓷行业。“用机器来替代,成品率高了,成本还能降……”陈振华的一番话,打动了华泰陶瓷总经理吴国良,企业的数字化项目即将上马。

目前,晋江市九成以上企业实现“触网”,136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超过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数控一代”装备技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林永红说,“晋江‘数智转型’将继续跑出加速度。”

集约发展增效益

在晋江经济开发区,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正在加紧建设。

从厂房层高到跨距,从仓库到环保设施、个性化设计……这个定位于面料研发、后整理、无水印染等相关产业的微工业园,是为服装后整理行业量身定制的。“这里可以‘拎包入驻’,还有租金补贴,我们计划租赁厂房5000平方米。”石狮多布达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春明确了入驻意向。

晋江鞋服纺织产业优势突出,后整理环节则是短板。林春从中嗅到了商机,此前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

“同样面积,数倍效益。”同行的晋江市工信局三级主任科员黄金发介绍,微产业园占地仅100亩,但建筑面积却达17.5万平方米。“承载力高出晋江目前普通工业园区一倍以上。”

历经多年发展,晋江遭遇用地瓶颈——649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土地开发强度超49%。

“对此,晋江开启园区标准化建设,向存量要空间,通过提升容积率、推广标准厂房等方式,加快工业园区改造提升。”黄金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3.0的容积率目标计算,全市工业园区有望释放近3万亩的空间。

眼下,把园区标准化建设“大蓝图”变为“工笔画”,是黄金发和同事们的重点工作。

“很快,我们就拿到了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很快可以开工建设。”在晋江经济开发区“新智造”产业园,见到运营方负责人王霆霆时,他正为“挤出来”的两个月时间感到兴奋。

“产业园规划建设27栋标准厂房和系列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王霆霆已开始招引智能制造、智能轻工等上下游企业,“预计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7.2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盘活存量土地,提高亩均效益,是晋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黄金发说,“我们正全力推进全市首批14个工业(产业)标准化试点园区项目,将建成超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本报记者 颜 珂 刘晓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