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李慧媛做客新华网2023高考情报局,介绍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招生政策及专业优势。
Q1:请您简单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
李慧媛: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211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5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资料图片)
Q2:今年学校的招生政策是否有变化?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录取要求。
李慧媛:2023年我校招生计划基本稳定,在全国31个省(区、市)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计划为9200人,各省(区、市)招生计划总数与往年基本持平。
招生类别包括统招录取、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定向生、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预科班、新疆协作计划、华侨港澳台联招等多个类别。
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共设40个专业(类)面向全国招生,具体招生专业分布情况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在录取要求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两个专业安排在提前批录取,且对考生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建筑类专业由于对美术基础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仅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入校两周内加试美术,不合格者调入其他专业学习;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车辆工程、金融学、生物科学类,仅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由于各省投放计划情况不同,考生要注意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说明;艺术类(美术)专业没有校考,认可各省联考成绩。
相关录取原则以我校公布的2023年招生章程为准。
Q3: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特色专业和师资情况。
李慧媛:学校依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支柱性和基础性地位的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办学,这是学校最鲜亮的底色。
学校优势专业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与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办学密切相关的传统优势专业,包括材料类、交通类、船舶类、车辆类、机械类、土木类等;第二类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广受考生青睐的新兴优势专业,包括计算机类、信息与控制类、艺术类、经济与管理类等,我校的这些专业与三大行业紧密结合、交叉融合,助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此外,学校近年新增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导航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网络与新媒体等社会紧缺专业,紧跟时代发展、对接社会需求,得到考生和社会的认可。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海外院士11人次,高端人才390余人,涌现出了“湖北省杰出人才奖”姜德生院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刘泉教授团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徐林教授等一批先进典型。而且学校始终坚持院士、教授等专家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所以同学们在学校可以近距离感受名师风采。
Q4: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李慧媛:2023年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三个“破界”:
第一,创建产教融合的“微专业”培养模式,突破学科专业和行业企业的边界。学校聚焦特色前沿专业方向,对接国家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设立了光电子信息玻璃、智能车辆工程、智能建造、智能系统技术、碳经济与碳数字化5个微专业,通过跨学院、学科、行业组建教学团队,采取与国际院校、校内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合作的培养方式。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扩充跨学科知识,提升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同学们通过审核即可获得结业证书,并获行业企业认可。
第二,开启“本研一体化培养”改革,打通本研课程互选通道,本科生可自愿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在此期间取得的相应学分和研究成果,读研期间将予以认可。
第三,打造校际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打破校际围墙,共筑优质教育“共同体”。学校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过课程互开、教师互聘、资源共享等方式深入合作,并将进一步探索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促进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Q5:学校在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慧媛:2022年起,学校面向各省高考成绩位次值位于全省前1%且填报材料类相关专业的高中毕业生启动了材料学科“珠峰计划”,每年遴选5-10名优秀学生,采取院士一对一指导、本研一体化贯通式培养,配备人均100万专项人才经费,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材料类世界领军人才。
此外,学校设立“微电子本硕实验班”“通信本硕实验班”“智能制造本硕实验班”“交通设备与控制本硕实验班”4个本硕实验班招生,本硕实验班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优势明显:实验班专业均为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热门优势专业,发展前景好;院士等知名学者担任班主任,博导教授等学术骨干担任导师;采取定制化、小班化、国际化培养模式,经申请可直接进入国家级科研基地进行研究;六年制本硕贯通培养,且具有畅通的直博和出国的交流渠道。
Q6:同学们在报考过程中,如何平衡专业与就业的关系,您有哪些建议?学校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系统的安排?
李慧媛: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往往是考生和家长们在做志愿选择时,会重点考虑的问题,而武汉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具有行业特色的综合类大学,就给大家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平衡点。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本科专业100个,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做选择,相信百里挑一,总有一个适合你!同时,学校依托三大行业办学,各专业都与三大行业紧密结合、交叉融合,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模式上都具备复合性,也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上提供了更多机遇。
去年起,学校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立“招-培-就”联动机制,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赋能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学校从优化就业布局、加强生涯教育、拓展就业渠道、细化就业指导、落实精准帮扶、强化就业跟踪等方面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力、求职择业行动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和供需匹配精准度。
学校不仅让学生好就业,更让学生就好业。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实现双向满意,用人单位普遍评价我校毕业生专业、务实、好学、创新;同时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
Q7:学校的转专业政策、要求是怎么样的?
李慧媛:我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高度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大类招生后涉及专业分流的问题,在这方面学校推行分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类内确认为主、跨类确认为辅,综合考虑学生志愿、高考成绩、学分绩点和在校表现,最大程度满足同学们专业需求,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专业确认。
我校实行“转出无限制,转入有门槛”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学生进校后有多次调整专业的机会。在军训期间可在全校范围内参加各类试点班选拔;大一下学期可以在大类专业中确定主修专业,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
此外,学校“微专业”培养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突破学科专业和行业企业边界的机会,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微专业”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扩充跨学科知识。
Q8: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想对他们说什么?
李慧媛:“披星戴月走过的路,终将会繁花满地”。相信你们终将踏上梦想的彼岸,交出不负师长培养、不负父母期望、不负人生理想的满意答卷。
武汉理工大学欢迎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