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上课,林磊注意到,他的学生吴清(化名)又“生病”了。这个五年级女孩一周要请两三次假,每次都说自己生病了。
林磊决定去吴清家看看。
【资料图】
这不是林磊第一次去吴清家了。2022年8月,作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成员,林磊和伙伴们来到贵州省普安县支教,10名研支团成员分散到全县3所乡村小学。在短短一年的教师生涯中,家访成了这些支教老师走入孩子内心的法宝。
到青山小学后不久,林磊就听说了吴清姐妹的情况。姐妹俩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在外省打工,奶奶也在外地。那段时间,两个孩子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吴清家距离学校7公里,两姐妹有时走路上学,有时搭亲戚的面包车上学。
在当地乡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不少见。
研支团团长窦文涛在普安县西城区龙溪石砚小学任教。第一次开班会时,窦文涛精心选了一个主题:他要跟孩子们谈谈父爱、母爱。那次班会上,窦文涛感觉有点不对劲:班里一大半孩子都低着头,情绪低落。他设计了许多互动环节,全都没派上用场。
窦文涛后来才听说了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很多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在其他班级,情况也差不多。
尽管如此,像吴清姐妹这样独自生活的孩子并不多。
林磊听说吴清姐妹的情况后,便和研支团的伙伴在镇上买了些生活用品和吃的,坐上班主任老师的车,一起去两个小姑娘的家。
山里的夜晚一片漆黑,山路蜿蜒曲折,下车后他们又走了一段小路,才来到吴清家门口。
在林磊看来,那套房子只能算是毛坯房,灰色的砖块裸露在外,堂屋的陈设很简单,一台电视、几张塑料凳、一个电饭锅。买回来的土豆滚落在地上,垃圾散落在屋里,用完的碗筷还没洗,穿过的衣服也扔在地上。更糟的是,墙壁已经裂缝,有老鼠从墙缝里钻出来。
去年第一次到吴清家时,天气已经转冷。林磊看到吴清穿着凉鞋和单衣,他让女孩去加件衣服,女孩却不乐意了:“你只是我们的老师,不用一直管我们。”
对于老师们的造访,两个女孩并不买账。吴清问林磊:“你来干吗?”林磊说:“我来看看你们住得怎么样。”两个女孩觉得能照顾好自己。林磊形容,她们“就像两只刺猬”。
姐妹俩的生活环境简陋得让林磊心疼。第二天,他和研支团的伙伴在镇上买了烧水壶、暖瓶。没有车,他们就步行来到吴清家。他们帮孩子们打扫卫生、倒掉剩饭、教她们洗碗,一直忙到傍晚。
有一天,林磊发现吴清又一次“生病”了。他和班主任老师来到吴清家,但吴清不愿给他们开门。
林磊后来才知道,爸爸给两个孩子留下一部智能手机,方便随时联系。吴清迷上了玩手机游戏,晚上玩游戏到夜里两三点钟,早上起不来,干脆不去上学,有时一周两三天不来学校。妹妹则喜欢熬夜看电视,旷课甚至比姐姐还多。
林磊和吴清约定了手机的使用时间、帮她制订学习目标。
吴清姐妹住的房子漏风、漏水,有时下大雨,屋里的水会淹到膝盖。而房里的电线杂乱无章,插排、各种电线都散在地上,存在安全隐患。青山小学的后勤老师到现场看后说,要在屋后挖一条排水渠。
林磊向研支团的伙伴求助,在另一所小学支教的初天宇帮忙联系了两位爱心人士捐款。他们用募集来的钱请工人清理淤泥、挖排水渠,买水泥、填上房屋的裂缝。爱心人士又买了各种生活用品,乃至牙刷牙膏。
这两个学期,从青山小学到吴清家的7公里路,林磊和伙伴们不知走了多少趟。
吴清姐妹虽然独自生活,但在经济上不算困难。有些孩子承担的重担让这些年轻教师心疼不已。有的孩子家庭贫困,一天只吃一顿饭;有个孩子的奶奶卧病在床,孩子每天要回家帮奶奶翻身;气温三四摄氏度的冬天,有的孩子穿着短袖,外面套件毛衣和校服。
这两个学期,窦文涛也经常到学生家里家访。有的孩子家远,上学要走10公里。星期五放了学,窦文涛跟孩子们一起走山路回家,晚上再沿着国道、省道走回来。有一天晚上,窦文涛回学校时迷路了。当时已是11月份,到了晚上山里气温骤降,衣着单薄的窦文涛被冻得够呛。
这个学期,林磊不再教姐妹俩的班级,但还在关注着她们。上一次去姐妹俩家里,他注意到,孩子们把买来的菜规规矩矩地放在墙角,垃圾也不再丢得到处都是。她们还说,在新买的课桌上写作业舒适多了。
一次次走访后,吴清姐妹对这些年轻教师的态度有所转变。林磊说:“跟孩子接触有个过程,真心换真心。”他觉得:“她们像两只刺猬,乍一看浑身是刺,但是了解了她们生活的环境后就会发现,接触她们更需要用柔软的方式,这样才能把她们引导到正轨上。”
孩子们喜欢这些年轻教师,下了课,总围在老师身边叽叽喳喳聊天。小女生们很“八卦”,爱问林磊有没有女朋友。小男生问林磊喜欢玩什么游戏——在乡村小学,游戏是男生们的“社交语言”。林磊说他不玩游戏,男生们不相信:“怎么可能不玩游戏?”窦文涛说,下了晚自习,他的学生喜欢到教师宿舍听老师弹吉他。
今年春季学期,学校可以住宿了,吴清姐妹住到了学校,生活规律了许多。
支教还有两个多月就结束了,林磊打算,等下一届来这里支教的研支团人选确定后,再委托他们接力关注这两个孩子。(记者 李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