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学生的烦恼
1.因为最近一次考试考得好,班里同学喜欢找我答疑,占用了许多课余时间,我心烦,又不好意思拒绝。
答:能看出同学对你的肯定和信任,好成绩和好人缘并不矛盾。既然是同学,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以后如果你遇到问题,他们也会愿意帮助你,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你不妨换个角度想,讲解过程会让你更熟悉知识的纹理脉络,有利于自己的巩固和提高,而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同学交流会给你新的思路。其次,你可以规划课余时间,安排好自己刷题和替同学答疑的时间,相信同学一定会理解你的。
2.考试没考好,爸妈不允许我再看电视了,手机也被没收了,这样的惩罚是不是太严厉了?
答: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扪心自问,看电视和玩手机,真的丝毫没有分散你对学习的注意力吗?想提高成绩,需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势必要适当放弃一些娱乐时间。建议你把父母的做法视为一种“方法”,别看成是“惩罚”。
接下来,你不妨远离电子产品,试试全身心回归到学习中,看是否有收获。也可以定一个小目标,邀请父母做个见证,如果下次成绩有明显进步,考虑恢复你使用电视和手机的权利,记得要合理使用,劳逸结合哦。
3.考试后,老师又让我们写反思,我觉得像是写检讨书,浪费时间。
答:建议你把反思想象成一次有关学习的“攻辩小结”。辩论会上,正方双方都需要四位辩手共同完成这场舌尖之“战”,其中就有攻辩小结这一环节:辩手要把双方二辩、三辩的论点,或者对方回答的漏洞,进行汇总报告。虽然只有短短90秒,但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甚至能影响比赛结果。
做一份学习的“攻辩小结”,就是要思考自己的漏洞在哪里,再对症下药:如果知识点没有掌握,就请教老师;如果学习态度发出警报,那必须有所调整……这份“攻辩小结”,能为细水长流的学习之旅指引方向、积蓄能量,也能让你拥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4.老师给班里考得好的和进步大的同学发奖品,我都不在其中,非常失落。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也没有奖品,不是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吗?可最后还是要看成绩。
答:其实很多人都有你这样的经历,明明很努力,结果成绩不尽如人意,只能做“在路边鼓掌的人”。但仔细想想,你在努力过程中,真的一无所获吗?有没有发现,当你全身心投入时,学习变得有意思了?做事更有韧性了?这些同样是努力的回报。
人生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是主旋律,但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成长不是去追求完美,而是直面缺憾。罗曼·罗兰曾说过,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他。求学过程也是在挫折中成长,在逆境中热爱,最终你会享受到过程带来的快乐。
家长的纠结
1.马上要开家长会了,儿子考得一塌糊涂,我们夫妻都不想去,怕被老师当面数落,而且孩子已经努力了,我们真没辙。
答:孩子成绩不如意,家长难免心情低落,但家长会是家校沟通、促进孩子成长的好机会。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勇敢面对,走过这一段“艰难的旅程”。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奇怪的定律——想要100分,先不要要求孩子考100分。不妨试着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值,接受暂时的“失败”,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相信孩子的潜力会慢慢迸发出来。情绪稳定的父母,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试着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表扬他付出的努力,建立自信心,相信孩子会越来越用心,越来越优秀。
2.女儿考试超常发挥,老师让我去家长会上说教育心得,其实我不太管她,全靠她自己努力,但这样说是不是凡尔赛?
答:对于孩子这次考试的超常发挥,你是由衷地为她高兴,还是患得患失担心她下一次“原形毕露”?不妨和孩子聊一聊,告之老师邀您发言的事,观察一下她的表情,听一听她的想法,对于这次考试她自己是否满意。如果孩子的表现是积极的,或者至少是不反对的,建议你接受老师的邀请。因为不管你的发言对其他家长有多少启发和触动,但对你的孩子来说,是一次对她努力的肯定。其实,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自由发展,也是一种教育方法,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凡尔赛”。
3.孩子这次考试成绩,班里中等,但他很满意。我让他再努努力,就被他说“鸡血”。明明是激励,咋变“鸡血”了?
答:孩子对成绩满意,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也希望能得到你的肯定。“再努努力”在他听来成了“你还不够努力”的意思,激励效果适得其反。
想要有效“鸡”娃,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家长应该是孩子学习路上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仅是加油和评判,很难得到孩子的心。建议您多关注孩子的日常学习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其次,支持孩子发展特长爱好,收获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能够传递到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此外,增加亲子互动,可以是聊天、书信的沟通方式,可以是陪孩子玩,充满爱的肯定和鼓励,才是孩子积极成长的动力。
4.和娃分析成绩欠佳的原因,她居然说是因为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我该怎么办?
答:喜欢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当我们满心欢喜时,内心世界充斥着积极向上的情绪,事半功倍;反之,负能量过载,容易事倍功半。你担心的应该是这个吧。
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老师会提高学习该门功课的兴趣,可兴趣不是唯一的老师。学习取胜的关键点,在于孩子是否付诸努力去行动。与其纠结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老师或如何让老师改变风格让学生喜欢,不如引导孩子从怨天尤人的负面体验中抽离出来,集中精力去做好自己有能力做好的那一部分。相信学会与情绪做朋友的孩子,日后定有无限潜力。(记者 沈蒙和 整理)
特别感谢
杭州市春蕾中学 王佳依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 郭加慧
杭州市申花小学 沈波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陈子珺
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王茜
杭州市文龙巷小学 张琪昕
杭州观成实验学校 黄琦、杨丽